資訊長必須在投入海量資料之前先做好雲端準備
2013 年 7 月 30 日
原文發表於 Inside Networks (insidenetworks.co.uk/)
提供者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宣揚雲端作為業務增長工具的優點,如今這些優點終於開始獲得商業界的認可,根據 Unisphere Research 近期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有四分之一的 IT 和數據主管表示他們正在使用公用雲端服務來儲存企業資源。
但雲端並不是唯一一個引起業界廣泛關注的話題。海量資料是另一個新興的 IT 話題,是組織走向全球化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件。 根據 IDC, 的預測,到 2016 年時海量資料市場將以超過 31% 的複合年增率快速擴張,屆時市場淨值將高達近 240 億美元。無論是在收集和分析客戶行為、建置能源管理系統或進行跨智慧城的資訊分析等應用上,海量資料都是推動創新的力量。
資訊長在貿然投入海量資料之前,企業必須先瞭解應如何發揮海量資料的真正潛力。海量資料需要有相當龐大的儲存空間作為支援,因此企業必須在投入之前先訂定一個有效的雲端策略。根據 2013 年第一季的一項 IDC 海量資料調查 i有 68.6% 的受訪者表示性能是他們在挑選儲存架構時的首要考量。企業不應以後見之明的態度採行雲端技術,而是應把它納入成為 IT 策略的一部份。
雲端可用來打造一個便捷的隨需網路存取環境,實現運算資源共享的目標。雲端也是海量資料儲存、快速處理大量非結構化資料、識別型態及改善業務策略的理想支援平台。雲端不需要巨額的前期 IT 投資,不僅可讓企業輕鬆擴展基礎架構,而且只要按照實際使用量付費。這對於提升企業的延展性、效能、成本效益、可靠度和海量資料的可管理性都大有助益。
雲端具備的高彈性特色還可提升各種作業程序的效率,包括從需要預先處理的企業高容量外部資料來源到公司外部的應用程式,或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大型分析沙盒的佈建作業。雲端運算結合海量資料可創造出對企業創新非常有利的價值和洞見。這種使海量資料與雲端共生的方法,是確保企業能不斷積聚動力並領先競爭對手的一個妙方。